医工携手润基层 文化传承聚人心 ——九州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,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纪实

盛夏七月,九州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,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携手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师生团队,共赴文山州广南县开展为期七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以“健康服务实践”与“文化精神传承”为主线,将实验室中的专业知识与课堂理论带入乡村院坝和讲堂,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健康、传递人文关怀。

一、健康服务——把设备教到家门口,把筛查送到心坎上

在北坛社区和圆梦社区卫生服务站,团队深入调研基层医疗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现状。学生们走进检查室、治疗室,细致了解心电图仪、血压计、超声设备等常用仪器的运行及使用频率,并与一线医务人员深入交流,记录下设备短缺、人才匮乏、维护困难等现实问题,为后续提出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建议积累了一手资料。

“家里有血压计,但我们不会用。”落松地村一位老人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。在分组入户调研过程中,团队成员发现不少家庭虽备有健康设备,却因使用复杂、读数难懂而长期闲置。同学们俯下身来,手把手示范操作步骤,还将测量频率与记录方法细心写在日历上,帮助近三十户家庭真正实现“会用、敢用、常用”。

与此同时,乳腺外科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协作,为七十余名社区妇女开展简易乳腺健康筛查。许多妇女首次接受此类检查,在志愿者的细致讲解后,纷纷表示将把自检方法传授给家人。现场还发放健康手册三百余份,切实推动“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
这不仅是一次实践,更是一场将健康观念转化为村民可操作、可坚持日常行为的真实努力。一位参与入户调研的同学感慨道:“‘不会用血压计’不仅是问卷上的一个选项,更让我意识到乡村医疗的短板不仅在于设备,更在于知识的传递。专业话语,必须变成家常话,才能真正产生力量。”

二、文化传承——于精神坐标中汲取前行力量

在落松地小学,团队怀着崇敬之心参观了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农加贵老师的事迹展。农老师三十余年坚守偏远山村教育一线,从未离开讲台。“哪怕只有一个孩子,我也要坚持上课。”这份执着与奉献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。大家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心得,并赠送书包、文具等礼物,希望以此点亮他们更广阔的梦想。有同学在感言中写道:“农加贵老师‘一辈子做一件事’的精神,让我对‘乡村振兴’有了超越书本的理解。作为医工学子,我曾以为技术就是答案,直到真正走进基层才明白:振兴的密码,不仅在于专业与土地的融合,更在于像农老师这样扎根者的精神血脉。”

在大革假村,团队驻足“进士楼”前,聆听村民讲述“一门三进士”的乡贤往事。村史碑刻不仅铭刻家族的荣光,更传递着“读书立身、家国为怀”的文化传统。志愿者们深受启发,提议将健康知识讲座融入村史馆、农家书屋,实现文化与健康的同频共振。

三、收获与肯定:青春因奉献而闪光

为期一周的实践,让同学们不仅触摸到真实的基层图景,更在一次次服务与对话中体会到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深刻含义。活动结束后,团队收到共青团文山州委发来的感谢信,信中对同学们“立足文山实际需求,发挥专业优势”的实践行动予以高度肯定。医工学子带去的是问卷与关怀,带回的是责任与敬意。广南之行,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,更是一堂深刻的人生必修课。

九州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,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始终秉持“医工交叉、服务社会、以生为本”的育人理念,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促进科研成果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。近年来,学院积极推进“实践育人、协同育人、卓越育人”,不仅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,还选派学生赴深圳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暑期训练营,拓宽学术视野与工程能力。未来,研究院将继续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真本领、涵养家国情怀,将青春书写在乡村大地,把专业奉献于人民健康,为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医工智慧与青年力量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地址: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
  • 联系电话:0871-65922555  联系邮编:650500
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新浪微博
Copyright (c) 2007-2025  九州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,  滇ICP备05001248号-2
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