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。春天的脚步轻盈而至,大地万物复苏。但就是在这生机勃勃、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,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。
在这个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春季,为何“抑郁症”来势汹汹?
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专门的名词——春季抑郁症。
什么是春季抑郁症
“春季抑郁症”是季节性情感障碍(SAD)的一种特殊类型,在春季(3-5月)出现情绪低落、焦虑烦躁、精力下降等典型抑郁症状。与冬季因光照不足诱发的季节性抑郁不同,春季抑郁症的成因更复杂。
春季抑郁产生原因
1.环境压力
花粉过敏引发的身体炎症可能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功能。
2.生物节律紊乱
春季昼夜时长骤变,影响褪黑素和血清素分泌,导致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。
3.心理落差
社会对“春季应充满活力”的期待与个体实际状态不符,加重自我否定感。对于大学生而言,适应新环境的压力、学业竞争、人际关系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等,都将成为触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尽早识别大学生抑郁症的早期信号很关键,那么,抑郁症有哪些早期信号呢?
1.持续的情绪低落,感到空虚或绝望;
2.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失去热情;
3.睡眠模式改变,如失眠或过度睡眠;
4.精力下降,集中注意力和做出决定很困难;
5.自我贬低,有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。
春天负责发芽的是嫩叶、花朵,像它们一样充满生机地发芽并不是我们的责任,所以无需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事情、达成什么目标。相比之下,更希望大家能好好拥抱自己,拥抱那些哪怕看起来是非常渺小的幸福瞬间。
切莫在最美的春光中丢失了最灿烂的笑容!